中國戰鷹陳瑞鈿 美空軍英雄館留名

來源:中國時報 2008.03.15 劉屏/專題報導

  陳瑞鈿,一個國人並不熟悉的名字,其實是中華民國空戰英雄(雙翼機)排行榜的狀元,也是美國空軍英雄館第一批入選的戰鷹。本(3)月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決議把奧勒岡州一間郵局命名為「陳瑞鈿」,讓大家重新翻閱這段幾遭遺忘的歷史。

  陳瑞鈿(Arthur Chin)於1913年出生於美國奧勒岡州,父親是廣東臺山人,母親是祕魯人。1932年「918」事變,日本入侵東北,19歲的陳瑞鈿和另外13位曾學習飛行的裔青年志願來到父兄的祖國,然後到德國受訓。

戰果豐碩 擊落敵機無人敵

  1937年,全面抗戰,他先後駕駛「霍克」(Hawk)與「格鬥士」(Gladiator)等型雙翼戰鬥機與軍鏖戰,兩年間單獨擊落至少八架敵機,成為中華民國以雙翼機擊落敵機的最高紀錄保持人。至於擊傷、與僚機共同擊落、以及無法確定的戰果,那就更多了。

  有一回,他的飛機遭三架機圍攻,座機中彈,他自認在劫難逃,乾脆朝向一架機撞去,準備同歸於盡。結果機尾翼被撞飛,失控墜毀。他則連人帶機栽在水田裡,奇跡似的生還。

  1939年12月27日,他與同袍共同擊落數架敵機後,他的座機遭擊中而起火,臉部及手部嚴重燒傷。雖然跳傘平安落地,但因在廣西偏遠地區,所以幾天後才得到較正式的治療(柳州醫院)。

  療養期間,機來襲,他的妻子伍月梅伏在他的身上護衛,不幸殉難,留下兩個兒子。後來得到夫人宋美齡等人之助,轉輾至香港美國接受長時間治療,但臉上還是留下終生的疤痕。

  五年後,陳瑞鈿回到中國,因為身體狀況無法再駕駛戰鬥機,遂從中華民國空軍退役,加入中國航空公司(CNAC),飛行險惡的「駝峰」航線,把中國亟需的戰略物資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運抵中國

重傷獲蔣夫人援助 輾轉赴美

  大陸變色後,他在1950年回到美國,在奧勒岡的郵局工作了31年,直至70歲退休,1997年9月3日以84高齡辭世,這時已有十個孫輩,還有一個曾孫。這天正是中華民國紀念日本投降而訂的軍人節。

  一個月後,慶祝美國空軍成立50周年,位在德州美國空軍英雄館揭幕,第一批入選的只有六個人以及一組團隊(杜立德率隊空襲東京),其中之一即是「中國空軍陳瑞鈿少校」。可惜他在之前一個月過世,未能親自接受表揚。

  奧勒岡州選出的裔眾議員吳振偉民主黨新竹出生)告訴記者,陳瑞鈿的故事非常感動他,所以提案,經眾院院會無異議通過,把陳瑞鈿生前服務過的奧州一間郵局建物命名為「陳瑞鈿少校郵政大樓」,作為永恆的懷念。接下來參議院通過後,將咨請總統簽署,那就更為隆重了。

美國推崇 與杜立德同列

  早在60多年前,美國的《真正英雄的真實漫畫故事》系列,就有一期以陳瑞鈿為主題,稱他是「中國戰鷹」(China’s Warhawk)。

  當年與陳瑞鈿一道前往中國的13位裔青年當中,雷炎均(英文姓名LOUIE Yim-Qun)後來在臺北做到空軍副總司令、副參謀總長,官拜上將。還有一位李月英,因為中國空軍當時不收女性飛行員,所以她改當宋美齡的秘書,之後回到美國,成為第一位人女性戰機飛行員。她嫁給了雷炎均,但不幸在抗戰期間因為撞機而罹難。

  陳瑞鈿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為什麼國人很少聽聞?中華民國政府把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等人的故事拍成電影「筧橋英烈」,還發行紀念郵票,可是有關空戰英雄的國際網站(surfcity.kund.dalnet.se),擊落敵機的排名都在陳瑞鈿之後,何以政府的文宣罕見陳瑞鈿之名?

非筧橋嫡系 我軍史未留名

  研究空軍戰史的專家王立楨一針見血地說,「因為他是五大隊的」;「兵器戰術圖解線上論壇」負責人劉文孝也說,「陳瑞鈿不是嫡系的」。原來陳瑞鈿等人當年加入的是兩廣的空軍,不是南京的空軍。後來兩廣歸附中央,兩廣空軍分別編成第五大隊廣東)、第三大隊廣西),嫡系則是第四大隊最後一次出任務時,職銜是第五大隊副大隊長。

  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的弟弟林中明有一首詩,紀念他們的父親林文奎清華畢業,曾任空軍多項要職,受孫立人案牽連鬱鬱以終),最末兩句是「自古英雄多遺恨,夜看流星話長空」。 比起祖籍同為廣東、同因「九一八」投身空軍、同曾是英雄而後歸於平淡的林文奎陳瑞鈿反而在美國得到了更多的尊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