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大地震砸碎歐洲宗教束縛

來源:國際在綫

  最近,世界各地地震頻發,引發了關於「世界末日」的流言,特別是1月分海地地震釀成的慘劇讓人觸目驚心。這樣的悲劇表明人類社會的發展遠遠不夠完善。在地震史上,有一場大地震值得一提,那就是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那場地震震醒了沉浸於「一切都很好」的滿足感中的歐洲,成為近代歐洲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有人稱其為自5世紀羅馬帝國淪陷以來,最震撼歐洲的事件。

里斯本人同死神賽跑

  1755年11月1日是萬聖節,這天早上,里斯本的幾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彌撒,地下突然發出悶雷似的巨大聲音,旋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歷時約30秒鐘,頃刻間城市的大部分建築蕩然無存。隨後又接連發生兩次震動。地震過去約40分鐘後,一場海嘯席捲而來。當時有人這樣記載這場可怕的海嘯:「一些人立即騎上馬,奔馳而去,他們在同死神賽跑,以避免被海嘯捲走。」第一波海嘯過去後,又接連跟進了兩波。而未受海嘯影響的地區也難逃一劫,大火迅速蔓延開來,足足燃燒了5天才熄滅。

  據統計,里斯本的建築物有85%被摧毀,一些在地震中受損較輕的建築物則被稍後引發的大火焚毀。眾多慘狀使里斯本人彷彿看到了「世界末日」的來臨。值得一提的是,葡萄牙王室幸運地逃過了大地震(國王和宮廷侍臣在參加完清晨彌撒後,離開首都去度假)。然而,大地震的陰影使這位國王患上了幽閉恐懼症,他像游牧民族首領一樣,後來一直住在帳篷裏。

  震動還遠傳至歐洲各國,數百公里外的西班牙科爾多瓦格拉納達摩洛哥非斯梅克內斯等城市都遭到破壞。海嘯也使西班牙摩洛哥法國英國德國等國的沿海地區遭受災禍,巨浪還橫掃大西洋到達美洲西印度羣島

  現代地質學家估計這次地震的規模達到了氏9級,研究報告認為這次地震持續時間約為3分半鐘到6分鐘。這場災難奪去了6萬-10萬條生命(里斯本人口約27萬)。這次地震因此在世界地震災害史上寫下了恐怖的一頁。然而,更持久、更強烈的影響體現在大地震對歐洲人的心靈震撼和思想衝擊上。

「一切都很好」的理想社會?

  18世紀中葉的歐洲「在精神狀態上處於一個高點」。它經歷了蓬勃精神、弘揚人文主義精神的文藝復興,以及開拓航路的大航海時代,拾歷史臺階而上的歐洲正處於強烈的樂觀主義氣氛中,國家經濟特別是特權階層的財富有了相當程度的積累。在英國,新的產業資本和特權勢力正在逐漸形成,工業革命的曙光已經隱隱出現;在法國,貴族資本在短短十年膨脹了2.7倍;葡萄牙儘管已遠不如當年的鼎盛時期,但是存下的家底連同周邊諸國經濟穩定發展的輻射效應,也使得葡萄牙的經濟處於「明朗的春天」。經濟上的強盛令主導社會的思想「有了更強的底氣」。歐洲各個階層的很多人都抱有樂觀主義態度,認同萊布尼茨「這個世界是上帝所創造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認為大家生活在一個「既定的和諧世界」裏。人們很滿足,甚至自鳴得意。

  當時里斯本作為葡萄牙首都,早已是世界性航海貿易、文化和宗教中心,里斯本市民以虔誠的宗教信仰聞名於世。有人說,如果上帝要饒恕一個城市的話,首先就是里斯本,然而,大地震卻摧毀了這樣一個繁華與富庶的城市,而且是在一個宗教節日。這一事實震動葡萄牙,更讓整個歐洲震驚。

  當代哲學家德勒茲曾說:「在歐洲歷史上,能和這次地震相比的只有納粹集中營。」不管怎樣,這場大地震給歐洲敲響了警鐘。歐洲人開始進行反思,為什麼「好心腸的上帝」要毀滅一個偉大而又虔誠的城市?很多人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所以,當里斯本開始大力賑災時,一場圍繞地震起因而出現的思想碰撞出現了。

觸發思想大地震

  里斯本地震之後,歐洲宗教界視這次天災為天譴。在民眾急需救助時,牧師們卻大力宣傳所謂的「上帝的懲罰」的理論。他們認為面對上帝的懲罰,里斯本的人們最先考慮的不該是重建,而是懺悔自己罪惡的靈魂。當時葡萄牙最有影響的耶穌會馬拉格里達在1756年秋發表「一種看法:這場大地震的真正起因」一文,蠱惑說里斯本大災難不是自然現象所致,而是罪惡生活方式諸如看歌劇、聽音樂、鬥牛等奢侈享樂帶來的惡果,預言地震周年之際將會有更大天譴降臨人們頭上。這一聳人聽聞的預言被廣泛散播,接連不斷的餘震使惶恐不安的人們把地震周年當成了大限之日。

  天主教會腐朽的觀點和理論受到進步知識分子們的反感。在眾多批判者中,伏爾泰最為活躍。他在第一印象下所作的《里斯本災難詩》批駁當時流行的「一切都很好」的信條,質疑天譴論:若是上帝的懲罰,嬰兒何罪?巴黎倫敦有更多罪惡,為何卻懲罰里斯本伏爾泰還藉此將矛頭直指當時流行於歐洲思想界的「樂觀主義」哲學。他的著作很快在巴黎沙龍裏流傳。自他的詩作以後,就有了至今仍然有爭議的、認為里斯本地震標誌著樂觀主義終結的論點。

  隨後,盧梭也加入到了評論行列,他和伏爾泰就「上帝」同人類災難關係與否等問題的爭論使啟蒙運動更加深入。哲學家康德也在1756年專門撰寫了三篇分析此次地震災難原因的論文。

  總之,整個歐洲都在為里斯本的災難反思,上帝懲罰的解釋被普遍質疑,因為人們發現,儘管大震發生後使用了最虔誠的正規儀式終日祈禱,連續不斷的餘震並沒因此停歇。

對歐洲有劃時代影響

  這場地震還直接引發了教會同葡萄牙世俗政權間的殊死搏鬥。結果是,1760年,教皇使節被逐出葡萄牙,宗教法庭俯首於王權,成為國王名下的國家審判工具。前文提及的馬拉格里達則因「策劃暗殺國王的陰謀」被處死。

  然而,里斯本大地震對葡萄牙這個正在沒落的帝國的衝擊不可避免。地震導致國力嚴重下降,經濟無法承受這場大地震帶來的衝擊。新勢力同舊貴族的爭端也日益加劇,政局動盪不安,該國顯然已經無力維持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葡萄牙衰落了!

  此外,地震及其後歐洲思想界持續不斷的震動推動了自然科學的進步。有哲學家評論稱,康德早期關於地震研究的作品「差不多代表了德國地理科學的開端,無疑更是地震學的開端」。不少科學家隨後對地震起因展開近代科學意義上的思考與探索,其中被後世奉為現代「地震學之父」的英國天文學家、地質學家和地震學家約翰‧米切爾,依據對此次地震親歷者描述的分析獲得一些結論,並運用牛頓力學原理解釋地震發生情況,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最大的意義也許是在思想上,當代德國文學評論家和理論家維爾納‧哈馬克表示,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作用還在於擴大了哲學詞彙表,他這樣說道:「里斯本大地震改變了歐洲人的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