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院
歷史上的周瑜,曾如何設想江東帝業?
作者:周渝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26歲的江東之主孫策遇刺身亡,隕落於霸業方興之際。臨終前,孫策向弟弟孫權交代「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為江東定下守成之國策。
小說《三國演義》中,孫策還有一句著名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此話雖不見於正史,卻總結到位。
淳安老漢 一生只為湖底賀城全景圖
淳安老漢 一生只為湖底賀城全景圖
來源:浙江在綫
作為一名有口皆碑的民間人物,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他生命的全部幾乎就是為了一幅圖,一幅淹沒在千島湖底———淳安老縣城賀城的示意圖。
這十多年裏,他走訪移民家庭千餘家,易稿23次,終於繪出一幅足以讓淳安人驚嘆的賀城全景圖。
他叫余年春,別看他年近七十,但精神矍鑠,滿身朝氣。1959年9月,新安江水電站動工,29萬移民告別了祖祖輩輩的生息之地,遷移異地。余年春一家遷到了淳安縣千島湖鎮。
中國紅茶:點燃北美獨立的烽火 俄國為它改口音
來源:《北京晚報》2013年05月04日第19版
原題:〈殘酷的醇香〉
轉自:鳳凰網
武夷茶與一個國家的獨立
荷蘭和英國先後成為北美的殖民者,宗主國的飲茶嗜好,也就很快風靡了北美。尤其是英國人喜歡武夷紅茶,這個嗜好便在北美更為流行。1770年左右,波士頓富商馬士‧漢考克就在他的大商店裏出售武夷茶。他在傳單廣告中說:「如果武夷茶不合女士們的口味,她們可以退貨並退回她們的鈔票。」只不過當時輸入北美殖民地的茶葉,一部分是通過英國政府經營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官方渠道輸入的,而另一部分卻是民間盛行的走私茶。
完顏陳和尚以四百騎兵大破元兵八千
來源:廣州日報
轉自:文化中國
文/劉黎平
提起遼宋金夏元時期保家衞國的英雄,大家多會想到楊家將、狄青、岳飛、韓世忠,他們的事蹟被編成評書、小說和戲曲,廣為流傳。如果把觀察歷史的眼光再放寬一點,我們會發現,契丹、金國也有很多英雄是值得尊重的。例如金國的完顏陳和尚,就是傑出的一位。
明末馬鈴薯傳入中國 僅達官顯貴可享用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轉自:文化中國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陽芋」或「山藥蛋」等,是今天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馬鈴薯是高產的農作物,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尤其是戰爭和饑饉年代,它發揮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中國人食用馬鈴薯的歷史卻相對短暫,直至地理大發現、新航路開闢後,它才「西食東漸」,逐漸進入到中國人的食譜中。
大禹治水是真的?古代大洪水證據找到
來源:中央社
發稿時間:2016/08/05
參考連結:Massive flood may have led to China's earliest empire (Science)
大禹治水是真的?古代大洪水證據找到
(中央社邁阿密4日綜合外電報導)
地質學家首度發現證據顯示中國約4000年前曾出現大洪水,幾名兒童的骨骸顯示當時發生大地震,可能在黃河上游引發山崩形成堰塞湖,後來潰堤引發洪水,也許促成夏朝的誕生。
川島芳子生死謎 確定槍決沒替身
更新日期:2009/12/29 10:26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知名女間諜川島芳子生死之謎,多年來一直有人探究,法務部獄政檔案調查指出,川島芳子當時陳屍監外任人拍照,應該沒有買通他人替死的事實。
染血斷頭臺 桑松家族六代劊子手
2012年5月18日 上午5:30
林欣誼╱台北報導
西元十八世紀,革命的浪潮席捲法國,背景是極欲推翻階級與王權的怒吼羣衆,前景聚焦的,則是一個既野蠻又象徵正義的矛盾綜合體──血淋淋的斷頭臺。斷頭臺幾乎是法國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革命的年代,斷頭鍘甚至被做成兒童玩具、木偶、耳墜等小飾物,成了人民集體瘋狂崇拜的圖騰。不過,誰擔任劊子手之職?他們何以站在那裏?